每次恐怖袭击后都被忽略的现实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不需要你装老成,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也可以说:恐怖袭击,“我什么没见过”。见过9·11,见过伦敦、西班牙、印尼……;手法上撞的、炸的、枪击的……;来源上中东来的、其它地区投奔中东的,还有各地自产的……
巴黎的恐怖袭击首先是有预谋的多点同步行动,以制造最大恐怖效果为目标。可能由于恐怖分子能力各异,在球场的爆炸未能制造出太大伤亡,劫持剧院观众的则成功得逞,一共只有数名恐怖分子,警方的解救行动仍未能挽回百余人的死亡,可见凶手得到了屠杀的机会。
从反恐防范的角度来说,奥朗德听到爆炸时惊得以手捂嘴的动作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巴黎这次是猝不及防。即使是有总统在场观赛的球场,居然也能顺利下手。也许距《查理周刊》引发恐怖袭击已十个月,法国政府对恐怖主义形势的整体警惕程度,以及研判、情报和日常侦察工作首先要受到置疑。从反恐战术的角度,巴黎剧院的营救行动必然还有太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要知道法国安全部队在世界上水平居于前列。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巴黎法兰西体育场外发生爆炸,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在体育场内观看比赛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棘手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是: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特别是刚刚大规模接受叙利亚难民的德国等地,如何看待因人道和宽容而引来的大量穆斯林外来人口。这次袭击还算幸运的是,袭击者在现场清楚地表明了穆斯林身份,特别是至少个别袭击者明确表达了其动机与叙利亚的关系。被捕的袭击者也有人供述与IS有关,尽管IS目前还只是赞赏而未正式为此承担责任。如果这几点信息属实,将省去大量关于袭击者来源、动机的猜测。根据历史经验,这种猜测几乎必然要在善良的人群中引发激烈的口水战。
如果事件与IS直接相关,无疑整个欧洲将再次高度重视叙利亚当前局势,尤其是IS猖獗的现状。不过这又必须放在美俄角力的背景下,因为当前在叙利亚,美国不再延续利比亚模式出手推翻巴沙尔政权,对坐大的IS又只愿靠空袭削弱,结果引来俄罗斯以打击IS为名出兵为巴沙尔政权续命,局面几乎陷入一团乱麻。而欧洲原本曾经有意干预叙利亚战事,无奈美国不牵头。现在俄罗斯横亘其间,美欧即使动手,也需要先过普京这关,而后者正在依靠武力冒险为立国之本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他背后的俄罗斯社会也已被成功改造,只要有外患就能斗得不亦乐乎,经济困境和专制算什么。
当然,普京的心腹大患同样是IS,因为这类组织最奇葩之处在于它对理想信念的极端执着。打击IS明明只是俄罗斯介入叙利亚的一个借口,可是客机仍然疑似被这些力量炸掉。而如果要真地消灭IS,面对美国曾遇到的难度,普京手里那支在车臣就全靠片瓦不留才勉强打赢的军队无需高估。
可以预料,下一步法国和欧盟、北约必然就新的反恐措施紧急磋商,包括在确切证实之后,讨论是否对IS展开打击。至于能否实现,显然是奥巴马的事。
但是,这仍然只能算头痛医头,因为这次袭击之所以在法国能够得手,首先与欧洲社会的穆斯林人口剧增有关。这也是这次巴黎恐怖袭击在中国社会最容易激起争论的话题,远超有多少中国公民在袭击中伤亡。
客观地说,欧洲穆斯林人口剧增是个人口学和经济学问题,无涉善恶。很大比例的穆斯林是和平善良的,这也是每次探讨相关话题必须亮出的“政治正确”旗号,对防止我们的思维陷入宗教歧视和仇恨大有帮助。
▲《查理周刊》事件后,在马德里的游行中,一位穆斯林女性手持“我是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的标语。摄影:Gerard Julien,法新社
然而每次都被忽略的现实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代表全体穆斯林,他们中间占多数的善良部分根本阻止不了邪恶的极端势力产生和行动。而且最令人头痛的是,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发生的战事,虽然是民主和专制之争而非宗教之争,但各种宗教极端势力也借争取民主之机壮大。在伊斯兰世界内部这种世俗与激进势力的对抗中,只有在巴勒斯坦,当哈马斯闹得来之不易的自治危在旦夕,世俗温和势力才偶尔对其有限地武力打击。而IS,甚至激进到连所有温和穆斯林力量都照杀不误。
这使整个世界对穆斯林的看法变得复杂而微妙。美国社会在9·11过后就最早面临这种族群间的猜疑和疏远,好在这么些年北美穆斯林当中没有出现太大的恐怖主义苗头,但这又与地理距离和移民数量大有关系,更与中东局势密切相关。很快,在澳大利亚同样不算太多的穆斯林移民中出现了投奔IS的潮流,最严重的当然就是在澳本土展开恐怖行动。而在中东移民方便涌入的欧洲,前段时间的叙利亚难民问题就再次引发危及本国安全的担忧,只不过此前引入难民的不良后果只体现在强奸和经济依赖、秩序问题上,这次巴黎的袭击不管是老移民还是新难民所为,其提出的挑战性质都一样:欧洲的包容和平等将撒旦混在羔羊中间一起引来,怎么办?
▲2014年12月15日,悉尼市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图为民众前往事发地点附近悼念遇害者
对相对远离中东,但也已经历过类似恐怖袭击的中国社会,问题同样在于这种区分的困境。穆斯林从教义到人口都大多是主张善良的,然而邪恶者也是从同样的教义和人口中,经过一个伊斯兰世界内部和外部都不可控的流变过程,就这么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并且为害了。如果穆斯林社会和整个国家的世俗政府不能有效地区分和控制这种现象,非伊斯兰社会就必然产生对整个伊斯兰社会的厌恶、憎恨和敌意,这在巴黎恐怖袭击新闻引发的中国网友评论中再清晰不过了。而这些反应,又必然引起本来就极端敏感、高度重视自身与外界的差别、并经常陷入歧视之争的伊斯兰社会的负面反馈。
在欧洲,这种区分的必要之所以还没有引起重视,恐怕还是跟欧洲文明对自己包容性和先进程度的自我期许有关。在《查理周刊》事件中,法国主流社会表现了高度的宽容,甚至相信穆斯林社会完全能融入法国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主流价值观,学会对他人自由的高度包容。现在看来,他们对伊斯兰世界的认识显然太大而化之了。
从这次一个凶手“为了叙利亚”的呼喊中,法国人绝对无法理解在这些穆斯林眼中,他们在叙利亚的政策到底有多邪恶,值得引发如此血腥的报复。我们也更无法想象,在《查理周刊》事件中炫耀大堆思想财富的法国知识界,如何能与这些凶手沟通世界应该怎样的问题。
可以预料,下一步法国会加强反恐防范,欧洲和美国可能重新考虑在叙利亚的战略,俄罗斯也不得不对反恐认真一些(如果他们不再热衷于个别势力指控西方是俄客机被炸黑手,将反恐引向反西方的伎俩的话),但是,只要欧洲不解决如下问题,恐怖袭击仍将发生,频率无非取决于防范程度。
这个问题就是:在将伊斯兰教社群融入一个崇尚民主、自由、平等、包容的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其极端思想的对抗和危害。这将是21世纪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解决还必须在非伊斯兰世界失去耐心,积累起较多的敌视,特别是另一种极端思想泛起之前。尽管一盘散沙,伊斯兰世界自身也必须对这个宗教的不良分支负起责任来,如果永远对极端化趋势只是口头的呼吁和划清界线,恐怕形势还会继续恶化。
从当前各国在其它价值体系上的分裂和对抗趋势,以及多组价值之争的相互纠缠,加之涉及的各种复杂利益来看,全球在反恐协作之外,真正共同反思和协调,共同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危害,前景并不乐观。
【作者文章推荐】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
《大家》在此等你来!
成为大家读者成员,留下你们的声音
当前,《大家》平台互动通道有:微信后台消息、文章评论功能、大家读者信箱及官方微博等,另外还有日渐壮大的读者微信群,该群旨在聚合更多读者朋友,进行线上交流,即时互动,活动参与,福利回馈,等等。
即日起,微信群向读者敞开大门,有愿意加入我们编读交流群的读者,请通过微信后台发送消息“微信号+申请加入大家读者群”,我们会尽量及时回复并安排。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